Saturday, January 05, 2008

教師短缺 印度工程教育面臨困境

印度的工程教育正面臨困境──與學生的數量相較,教師的數量是完全不夠的。這種情況即使在印度的7家頂級科技學院(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,IIT)也是如此。從某種角度看來,印度已經成為其成功科技產業成功的受害者──由於能比在學校賺到更高的薪水,讓各大學教授紛紛流向產業界。

與此同時,印度政府透過今年初公佈的一系列計畫,大動作地建置當地的高等教育體系,包括設立數座科技和研究院,以及8所以上的科技學院。不過由於印度現有學院缺乏足夠的教師,因此這些新的教育機構要找誰來教書,將成為一個大問題。

世界教育服務(World Education Services,WES)組織旗下的刊物《世界教育新聞和回顧(World Education News and Reviews)》主編Nick Clark表示:「我們看不到大學教職員將從何處來,目前IIT教師缺額高達30%;」WES是一個位於美國紐約的非營利機構,專門從事國外(主要是印度)學院證書的鑑定服務。

根據IIT Bombay今年九月為Observers Research Foundation出版的一份研究報告──《印度的工程教育(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India)》指出,儘管世界各地的工程師在產業界都可能比在學術界賺更多錢,但印度的情況特別明顯;該報告建議印度需徹底改革該國的工程教育。

印度大學教授待遇遠不如產業界工程師

印度教育體系的本質,是來自政府的投資和經營,而這也是問題的根源所在。「印度的大學教員就像是公務員一樣,其薪資水準並非是以他們的聰明才智以及研究成果來衡量。」Clark表示。而事實上,根據IIT Bombay的研究顯示,儘管產業界的薪資水準急速上升,但印度學術界的薪資卻停留在政府高階公務員的水準。

於2004~2006年在IIT Bombay任職的約聘副教授Vishal Sharma表示,在印度,一個全職教授的年薪大約是1萬5,000美元;雖然儘管該職位還有其他的津貼(例如宿舍),但在產業界,一個全職工程師的年薪可達7~10萬美元。而與美國比較,美國的工程領域教授年薪約9萬美元,產業界的年薪則約15萬美元。

目前在美國公司Metanoia任職首席顧問的Sharma表示,薪資水準上的差異是造成印度工程領域教師短缺的主要原因。「你很難說服一個印度學生投入博士班研究;」他說:「一個IIT畢業生新進入產業界的起薪,就是一個(擁有博士學位)教授薪資的兩倍。」

而目前在美國工作的印度裔工程師也指出,印度工程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弱點,是造成以上問題的部份原因。「在一般情況下,教師是大學博士班的產物。為設置健全的博士班教育體系,需要有強大的研究基礎;」美國Rochester理工學院微電子工程系主任Santosh Kurinec表示,印度就是缺乏強大的研究基礎。

事實上印度並非沒有嘗試,Kurinec表示,該國政府已設立了一流的學院、國家實驗室、太空研究計畫以及原子研究中心等機構。然而印度有11億人口,再加上當地特殊的工程需求,意味著那些努力是不夠的。「政府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,但考量印度龐大的人口以及對工程師的巨大需求,那些努力是不夠的。」她指出。

IIT Bombay的研究還指明了印度對基礎建設的需求,列出當地正面臨能源短缺、洪水以及水資源短缺等問題。該研究的結論顯示:印度需要以其自然資源為基礎,開發具成本效益的技術。

根據Kurinec的觀點,印度的科技產業界應該在解決學術界所面臨的困境上,扮演更重要的角色,兩方面需要合作,就像是美國的做法那樣。「私人公司並未涉足學術領域,不過它們應該投資研究,並協助學術界建立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。」她認為。

而IIT Bombay報告也建議了其他可採取的步驟。首先是印度的頂級科技學院必須培育更多的工程師;IIT在2006年授予了6,000個從大學到博士的工程學位,平均每個學院授予了860個學位。該報告建議,到2017年,每所IIT需要增加到每年授予2,000個學位。

從國際上看,已有許多大學在品質不打折扣的情況下,已實現了這樣的數字;根據該報告的描述,美國Purdue大學每年授予1,840個學位,日本東京大學每年授予3,000個學位,而中國的清華大學每年授予4,000個學位。

此外印度還需要把25~30所二流工程學院,升級至跟IIT一樣的學術水準;IIT Bombay的研究報告呼籲這些大專院校也能培育更多的工程師。該報告還建議印度所有的公、私立學校,都能徹底從內部改革現有的工程科系,包括強化碩士學位培養計畫、分散各工程學院的管理權力、與其他科系合併、建立學術界的新聞交流平台等等。

吸引學生投入學術研究 印度需要再加把勁

此外,產業界的工程師也需要持續教育;不過該報告指出,這個概念在印度並未得到高度重視。該研究報告並進一步建議,可製作有關工程教育的國家級資料庫,讓大眾能取得相關資訊。最後該報告並建議設置國家級的工程博士學位,透過增設獎學金及提供產業界的資源,來吸引學生們攻讀博士。

不過IIT Bombay的報告也指出:「以上的博士培育計畫只在任務導向的模式下才管用;以目前的情況來看,我們的工程教育系統無法吸引最好的學生投身研究。」印度的頂尖學生往往會流向美國的大學。印度每年大約產出1,000個工程博士,該數字不到工程科系畢業生總數的1%;大多數國家的博士班畢業生數量是畢業生總數的5%~9%之間。

而該研究也指出,印度的私人工程院校需要改進;它呼籲這些私人院校與產業界結盟,並建議政府協助設置新的私立工程學院:「現有的私立工程院校經營模式,不太可能建構長期合格的工程學院。」該研究報告指出,學費是大學院校的主要收入來源,是有限度的。而薪資總額大約佔私立院校預算的80%。

而在印度現有的學術條件下培養工程師的結果之一,就是「重量而不重質」,即使在頂尖的IIT也一樣,Metanoia的Sharma表示。「看來印度並不是缺乏工程科系畢業生,」他說:「當地缺乏的是合格的工程科系畢業生。」

Sharma本身就是一位IIT畢業生,他根據自2004到2006年在印度接受教育的經驗表示:「在進入IIT Bombay之後,我對印度的教育體系就有了非常固定的看法。」他表示,印度的政治力是工程學院擴展計畫背後的推手,而當時其焦點似乎就應該放在品質和教授的數量上。

印度有28個州,卻只有7所IIT,許多沒有IIT的州都希望能擁有一所IIT,Sharma表示,因為IIT教育系統是「進步的象徵」。針對該國工程教育短缺的問題,Sharma認為解決方案在於讓教師們的薪資水準更能趕上產業界,並且擴大對基礎設備的投資。

而也有人認為,讓外國的大學在印度設置分校,也是一個解決方案。例如,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(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已得印度政府批准,在當地設置分校。不過這樣的觀念還是存在著一些阻力;Sharma指出,有批評家擔心,取代印度本土學校地位的外國學校,可能會搶走最優秀的學生。

「這樣的情況會加速印度教育體系等級分化的過程,」Sharma表示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今日點評:世界果然是平的

Labels:


Comments: 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



<< Home

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. Isn't yours?

Subscribe to Posts [Atom]